当前位置:首页>>资讯动态>>申请经验>>正文内容

海归风采|美国博士后学成归国成绩斐然

2021年07月14日
来源:知识人网整理
摘要:在国内外现行教育系统中,“博士后”往往是晋升“教授”的重要途径。而发达国家的研究机构,具有更加开放的学术氛围,更加先进的实验平台和更加雄厚的资金实力,博士后研究更易出成果,学成归国后的发展空间也更加广阔,这些案例不胜枚举,知识人网特编辑本篇予以介绍。

  在国内外现行教育系统中,“博士后往往是晋升“教授”的重要途径。而发达国家的研究机构,具有更加开放的学术氛围,更加先进的实验平台和更加雄厚的资金实力,博士后研究更易出成果,学成归国后的发展空间也更加广阔,这些案例不胜枚举,知识人网特编辑本篇予以介绍。

  吴蓓丽,2006年获清华大学生物物理专业博士学位。从2007年至2011年,在美国Scripps研究所进行博士后阶段的研究工作。2011年,入选中国科学院“百人计划后全职回国,加入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。现任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/研究组组长、上海科技大学兼职教授。

  美国博士后期间初尝科研的喜悦

  从清华大学博士毕业不久,吴蓓丽与丈夫一起到美国Scripps研究所,在Raymond Stevens教授研究组开展博士后研究,从事当时世界上结构生物学领域最前沿的研究--G蛋白偶联受体(GPCR)三维结构研究。

  这类受体蛋白是人体内重要的信号转导分子,与各种疾病密切相关,是最大的药物靶标蛋白质家族。但是,其结构研究极为困难,被很多人认为是“不可能完成的任务”。虽然人体内有800多种G蛋白偶联受体,但直到2007年还没有任何一个结构被解析。她当时暗下决心,一定要在这个领域做出自己的成绩!

  很快,她开启了艾滋病毒共受体(CXCR4)的结构研究项目,CXCR是800余种GPCR中的一种,“世纪杀手”艾滋病的两个“内应”之一。要找到该蛋白质分子与细胞的“勾结”机制,并阻断其“发挥作用”,首先必须破解其三维结构,其中重要一步是制备蛋白的晶体。三年间她不断调整各种实验条件,“997”的辛苦自不用提,最让人煎熬的是无论如何尝试依然无果。但其抱着“永不放弃”的信念。就在很多人认为课题“没有成功迹象”的时候,吴蓓丽尝试了一种在当时被认为不太可能成功的实验条件,却得到了期待已久的结果。

  一天傍晚,吴蓓丽正在家中陪伴到美探亲的父母时,突然收到丈夫从实验室发来的邮件,内容是三年尝试无果的蛋白晶体照片。丈夫说:“你看,你的CXCR4蛋白晶体出来啦!”回忆起当时的情形,吴蓓丽仍不禁双手快速地拍打着桌子,眼角眉梢透着喜悦和光芒,激动地像个孩子。

  学成归国,成绩斐然

  自从到美国的第一天,她就打定主意,学成后一定要尽早回到祖国,为国内的蛋白质基础研究贡献一份力量。

  2011年,吴蓓丽回国加入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,组建自己的研究团队。当时,G蛋白偶联受体结构研究在国内基本是空白,他们“白手起家”,一切从零开始,小到枪头试管,大到仪器设备,一点一点积攒。抱着“再难也要往前走”和“缺人手,一个顶仨”的想法,她手把手地带学生,分秒必争地做实验。经过努力,她和她的团队很快建立了国内首个G蛋白偶联受体结构生物学研究平台,针对多种重大疾病相关的G蛋白偶联受体开展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研究,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,连续在Nature、Science和Cell等国际顶级学术期刊上发表了多篇研究论文。同时她带领的团队还努力将基础研究转化为实际应用,围绕传染性疾病、代谢性疾病和心血管疾病开展药物研发,候选药物进入临床研究。如今,我国的G蛋白偶联受体研究水平已经并跑全球,在某些领域更是处于领跑地位。

  在清华大学2021年研究生毕业典礼上的发言中,吴蓓丽深有感触地说:再过20多天,我回国就整整10年了,一路走来,感受颇多。“坚定梦想,不忘初心”为我们指引前进的方向,有梦想,更有行动,所有的不可能才能一步步变成现实;“甘于寂寞,永不言弃”使我们坚定前进的信念,耐得住寂寞,坐得了冷板凳,潜心研究,稳扎稳打;“严谨认真,追求极致”是我们前进道路上始终的坚持,细节决定成败,做到极致,才能领略别样的精彩。

  像吴蓓丽这样在国外做博士后期间学有所成,被国内人才政策引进回国,组建自己的科研团队并获得成功的案例不胜枚举,知识人网之前也积累了大量的成功案例。

  从去年开始因受新冠疫情影响,不少申请者暂缓了出国计划,并对未来的发展事态抱观望态度。目前,随着疫苗的推出,疫情逐渐得到遏制,国际形势愈加向好,美国、英国、加拿大等已经为学者们打开了研究交流的大门,知识人网愿意继续为有志出国深造者提供帮助,助力学者们获得更好的研究平台和发展机遇。